2015.05.20 去年每人平均睇醫生九次遠超鄰區 議員倡加強衛生教育減荷

本澳醫療服務需求逐年攀升,去年平均每人看醫生逾九次。出身醫療界的議員陳亦立分析原因是本地看醫生方便及有較平價的醫療免費引致。議員黃潔貞則指該數據基數不止看病人數,亦包括保健服務人次,故不具可比性。兩人均倡議加強向居民宣傳衛生教育,以減輕醫療負擔。

看醫生方便兼價平

據統計局數據,去年醫院求診者達一百五十一點三萬人次、急診服務求診者達四十六點二萬人次、由衛生中心及私家診所提供初級衛生護理服務達四百一十三點六萬人次。三者共錄得六百一十一點一萬人次,以去年第四季六十三點六萬人次計算,即每人每年平均看醫生九點六次。衛生局長四月曾指出,人均每年就診數為九點四次,超過香港一點三倍、新加坡一點五倍、美國兩倍。

議員陳亦立指出,“人均九次”數據較新加坡及香港高,但明明同為華人地區,氣候、環境及飲食等相若,為何澳門會較高?他分析,澳門看醫生較方便,並非指醫生水平高低,而是本地診所及醫生較多,部分診所周末假期亦開診,社團非牟利診所亦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十時等,居民發病時(傷風感冒發燒等)容易找到醫生就診;加上公共醫療提供較低價或免費醫療服務吸引居民就診。並指出,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特別緊張子女,曾有個案子女發燒十二個鐘睇了三次醫生。父母關心子女無錯,但未明白疾病有發病期,並非當日即可病癒。他建議加強宣傳衛生教育,以減少居民濫用情況。

保健遊客計入不準

議員黃潔貞指出,初級衛生護理服務數據不止是看病人次,亦包括衛生保健人次,舉例去年共有七千名孕婦,每人每月起碼做十次產前保健,使用醫療服務次數自然較多,加上本地每年三千萬人次遊客亦有醫療需求,故認為“人均九次”並非真正每名居民就診數字,不具可比性。認為需分開不同醫療服務體系作比較較好。並倡加強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減輕醫療負擔。

她續稱,每千人口的醫生及護士比例與前年相若,批評當局未因應醫療服務需求增加而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增加前線人員的壓力。目前十五歲以下住院病人較以往增加百分之三,是因為出生率連續五年呈上升趨勢屬於正常;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服務較以往減百分之三,她認為是長者保健或慢性病推廣工作起成效,倡當局適當總結,持續加強。

澳門日報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