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2 力報專欄–全民共同防災救災 共建安全美好家園

「天鴿」肆虐澳門一周年,這場超強颱風造成了嚴重生命財產損失,給澳門社會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經歷救災、重建和復原,現在全社會從政府到民間社團、市民都有深刻反思。從最近颱風「貝碧嘉」襲澳期間的情況來看,整個社會對災害的避險意識明顯已有改變。過去一年,政府開展了各項防災工作,包括在內港建可抵禦20年一遇洪水標準的臨時防洪牆;資助商戶加建升降台、防水閘;在各區設立避險中心及警報廣播站,以及擬在狗場原址建地下蓄水池,統籌和協調民防行動的《民防綱要法》最近亦完成諮詢等工作。而在民間,市民也開始更關注天氣預警信息,根據相關風球懸掛訊息,安排出行與避險;而在「天鴿」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民間社團亦積極配合政府進行颱風疏散、救援演習。

然而,防災工作必須持續改進才能確保安全。以最近颱風「貝碧嘉」為例,在掛起八號風球前,民署及交通事務局各自發布轄下停車場關閉的資訊,未有作出整合,部門各自發布令市民接收到不完全或混亂的資訊。此外,20年一遇的防洪牆始終屬臨時措施,研究多時能擋百年洪水的擋潮閘興建項目已迫在眉睫,但進展緩慢。為此,本人促請當局加快與內地擋潮閘興建的協調工作;臨時防洪牆亦需盡早動工,並加強各區渠道疏通。此外,氣象局的工作持續改善,民防局必須做好防災救災的統籌工作,建立統一的資訊發布平台;並活用民間力量,加強與社團、學校建立更緊密的防災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