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3 力報專欄–區域泊位不足 需切實正視

早前,北區數處安裝電單車泊車架後,部分電單車未推回原位影響交通。及後交通事務局就事件致歉,並要求承判商立即跟進。今次事件發生除反映工程監管問題,以及事前訊息發布不足外,本人認為追究其源頭仍是車位嚴重不足所致,即使當局指會在網站發出工程地點的通告,承建商亦會以膠帶封鎖泊車區。但在該區一位難求的情況下,試問居民又有何處可泊﹖雖然當局安裝電單車泊車架,整治過往不規範泊車,例如車尾凸出泊車區,佔據道路空間;在泊車區內橫向停泊等亂象,但以早前其中一個受影響泊車區的台山為例,無論公共停車場及路邊泊位皆長期不足,較近的公共停車場要到青洲坊或關閘工人球場,對該區居民及需停車後過關到拱北的駕駛者來說極為不便。

根據當局數據顯示,至今年第二季,全澳公共停車場、道路咪錶位及免費電單車泊位合共51,312個。

即使加上私人住宅樓宇及工商樓宇的泊位,泊車位亦只有約7 萬個,但電單車卻有超過12 萬輛。

事實上,以往雖同樣有不規範泊車,但情況不及現時嚴重。近期車輛數量未有明顯下降,但車位持續減少,此消彼長,明顯是泊車亂象增加的主因。為此,本人促請當局在刪減車位或加裝泊車架前應做好訊息發布,並可在就近社區內劃定夜間限時臨泊區。

更重要是加快將各區閒置官地作臨時停車場之用;研究推出優惠措施吸引駕駛者使用停車場,減路邊泊位壓力。

直選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 黃潔貞逢周一至五刊載/ 每天由不同評論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