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8議程前發言—持續優化旅遊休閒中心配套,多方合作促旅業可持續發展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特區政府措施的落實、商戶與居民的共同努力配合下,令早前春節長假期間入境旅客連創新高,旅遊景點及各區街道重現「人氣」,為本澳旅遊業復甦開好新局。在旅業復甦當下,如何“引客”與“留客”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而事實上,政府在復甦前後一直積極做相應準備,包括旅遊局、文化局近期共同合作的“新馬路任我行”反應熱烈;疫情期間推出的“悠氹仔”活動在春節期間,電子支付次數較去年12月底有6倍升幅;“本地遊”路線亦被業界採用安排到內地來澳旅行團行程中,可見這些準備工作逐步落實與取得成效。

為了延續旅遊業復甦的良好勢頭,近日經濟財政司司長已表示將以疫情前四千萬旅客作復甦準備,在兼顧吸引龐大旅客量的目標下,現時本澳各項旅遊配套是否能足夠體現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休閒性與舒適性;同時隨著春節假期過後傳統旅遊淡季到來,各項大型盛事活動結束,未來即使在沒有節慶的情況下,如何仍做到區區有特色、日日皆精彩,提供旅客豐富多元的旅遊體驗,不僅是吸引遊客來澳,更要透過優質的旅遊產品與旅遊環境,加深“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印象,讓旅客延長留澳時間及成為“回頭客”,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配合新興產業拓展“旅遊+”元素。為配合“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建議當局未來應按實際情況及支持業界,讓“旅遊+”優先聯動四大新興產業建設,讓“1+4”各產業間能互相支持,例如配合即將落成的離島醫療綜合體,提前部署“醫療+旅遊”項目配套,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二、推動旅遊項目“社區化”發展。參考剛完結的“悠氹仔”、“關前薈”AR項目 的「引流-體驗-打卡-消費」模式,讓更多旅遊產品、“旅遊+”項目與社區經濟進行連結,一方面引領旅客走進不同社區,帶動社區經濟,同時創造更多社區景點分流旅客,減少人流過度集中影響旅遊體驗,以及平衡對周邊居民造成的影響。

三、完善旅遊軟硬件支持國際旅客增長。配合政府近期吸引國際旅客的政策,應加快如旅遊業人員語言培訓、增加更多外語旅遊指示牌;在條件許可下逐步復飛航點及增加已有航點班次,以及加密來往港澳渡輪班次及優化各出入境口岸周邊交通,便利不同旅客以不同交通方式來澳,提升吸引力。

四、促進粵港澳旅遊合作。粵港澳三地緊緊相鄰,也有“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平台,三地旅遊應是合作而非競爭。建議未來可研議與香港相關部門共同合作,在已有的優惠基礎上推出港澳同遊,甚至包含深合區、大灣區的旅遊優惠及活動,讓各地的宣傳和優惠措施產生聯乘效應,體現“一程多站”旅遊,形成更大吸引力,發揮“1+1大於2”的作用,共同迎接三地人員恢復往來的經濟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