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議程前發言—倡維持居民醫療福利不變

政府被批評醫療支出龐大,社文司司長譚俊榮在立法會曾表示,可研究公立醫院是否須付費。此言一出令市民十分反感。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公共醫療開支佔該國GDP的百分比,普遍介乎在百分之2-4 [1];若以本澳2015年的GDP與公共醫療開支比較百分比約為百分之1. 7% [2],顯示澳門的公共醫療開支並非特別高昂。而現時政府一直期望透過做好預防,以實現“妥善醫療、預防優先” 的理念,做到減輕治療成本的目的。從資料顯示,本澳居民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79.9歲,女性為86.3歲(2012-2015年),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過去亦被世衛評定為健康城市。因此本人認為現時的醫療範疇政策,不應動大刀改變方針。

事實上,本澳的醫療非全民免費醫療,僅公務員、六十五歲以上、十二歲以下、殘疾人士等無須付費。衛生中心所提供的免費服務為保健性質,旨在構建社區預防體系,免費的產前檢查、兒科檢查等,都是響應十多年前世衛組織“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原則。近年更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大腸癌篩查計劃和擴大流感及HPV疫苗免費接補計劃等,都是為本澳的初級衛生護理構建優良的社區預防體系,是符合善用公帑的原則。即使當局推出的夜診服務及非牟利團體免費醫療,亦只是期望分流急診非急症病患,同樣設有對象限制;另外,不屬免費對象及特定專科的市民到山頂醫院求診都是要付醫療費。從免費項目上看,除預防疾病外,在一些專科醫療提供免費治療,對病患來說是雪中送炭。若削減預防開支,實質為本末倒置,有違“妥善醫療、預防優先”的理念。

因此,政府在公營醫療開支研究上,一定要謹慎。本人建議政府審視免費醫療政策,應着眼如何建立更完整制度,當中包括就診制度、澳門居民與非澳門居民的收費制度、送外就醫制度等等,保證醫療開資集中在澳門居民身上,避免醫療資源被濫用,而非一刀切削減市民所需的預防及治療開支,甚至要強化預防保健系統。

另外,為了私人醫療服務能夠健康的發展,本人建議應儘快完成醫療人員專業註冊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為私人醫療服務人員提供專科培訓,如容許私人醫療服務人員修讀正在研究開設的專科醫院的課程,以開拓本澳的私人專科醫療服務市場,長遠推動公私營醫療的有效合作,達到雙贏的局面

[1]. 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
General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GGHE) as %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2]. 2015年統計年鑑,政府財政統計-按職能分類的開支及結構,醫療保健 和
2015年本地生產總值 結合計算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