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書面質詢—優化交通網路基建配套,增本澳旅遊承載力

政府公佈2018年全年入境旅客 3,580多萬人次,創記錄新高,按年增加 9.8% ,此數字已超越當局過去在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在2025年旅客低增長情境下的估算結果。而當局亦預計今年春節期間旅客量將同比上升百分之十,反映旅客數字持續呈上升趨勢。

雖然旅客增長為本澳經濟帶來正面效益,但由於本澳各項旅遊配套及交通基建增長無法追上旅客量的上升速度,導致道路擠擁、景點人潮爆滿等旅遊承載力不足的問題浮現,當中根據旅客消費調查顯示,旅客對交通的評分長期敬陪末座。這除影響旅客在本澳的旅遊體驗,也令居民出行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解決交通基建問題平衡旅客與居民的出行需要實有必要,同時也是符合中央給予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現時旅客入境途徑主要集中在關閘口岸,導致人流無法有效分散各區,數據顯示去年經關閘入境旅客比2017年增加1成 3,至 1,822萬人次,經港珠澳大橋入境的旅客有105萬人次。雖然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定程度減輕了關閘口岸的壓力,成為第二大旅客入境口岸,但兩個口岸同位處於北區,但由於建設、規劃及交通等部門未能前瞻性地做好交通規劃,導致現時大橋出入口一帶長期出現交通擠塞問題,而當局去年底提出興建立體交通的解決方案,其具體細節與時間表仍未出台。而另一陸路口岸蓮花口岸即將“蓮岸橫遷”,有消息指會在今年完工。但同樣地,可以出現因該處交通配套不足,能否發揮分流作用仍屬未知。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交通事務局去年底指東方明珠的立體交通方案能於今年1月份完成細化方案,但具體下一步將如何開始工作,現時仍未公佈消息,請問有關工作部署是如何安排,目前進展為何?未來能否加快相關工程的行政手續與建造時程,及早完善該處交通情況,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作用?
  2. 旅遊局公佈將與阿里巴巴合作,構建旅遊大數據庫,透過預警訊息發出通知,協助分流旅客。請問有關旅遊數據的構建,有否配合交通部門最近發佈的智慧交通建設,有效分流旅客至各區景點?
  3. 有報導指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的工程可能在今年回歸20週年時完工。然而,該處輕軌段一直完工無期,請問當局有否其他交通配套,配合該口岸的開通,充分利用“一地兩檢”,以及鄰近路氹博企的優勢,吸引旅客使用,減緩現有陸路口岸的通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