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黃潔貞倡兒童友好城市納入決策主流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兒童是社會的未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96年發起「兒童友好城市運動」,至今已在全球範圍內認證超過3000個兒童友好城市。她建議特區政府持續優化本澳的兒童政策,推動兒童友善城市建設,預留用地發展兒童遊樂設施,保障「玩樂權」;保護兒童免受傷害,確保「受保護權」;從「城市建設、人文關懷及法制建設」著手,讓兒童在一個安全可靠、溫暖舒適的環境下成長,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黃潔貞指出: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兒童發展,多年來與民間社團積極推廣及落實《兒童權利公約》賦予兒童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及參與權,工作值得社會肯定。近年在民間團體的推動下,政府陸續優化全澳公園,增加親子共融和遊樂等元素,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小孩玩樂。她表示,兒童是城市未來的主人,發展兒童友好城市是以兒童為本,配合不同年齡層的發展需求來設計公共服務項目,從而建設適合兒童成長的城市生態環境。她肯定近年社會文化司司長及市政署為兒童發展及改造遊樂設施的工作,故建議政府持續發揮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的功能,優化各項兒童政策;持續檢視全澳公園的遊樂設施狀況,制訂中長期的改造翻新計劃,增添更多的親子共融元素和配套社區設施。未來在新城A區或回收土地的規劃可以預留足夠的土地用作兒童發展用途;在城規中多引入兒童友好城市概念,用兒童視覺規劃城市,為新一代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她續指,兒童的成長環境不只是物理環境,還包括人的環境,即與兒童接觸的人為情感和互動氛圍,父母的角色尤為重要。但現時雙職家庭普遍,家長既忙於工作又要忙於孩子照顧,她建議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出親職教育系列課程,為家長提供如婚前、育兒、孩童等階段的培訓,並組織親子活動,減輕家長壓力,讓家長更懂得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另外,每位兒童都有權受到保護,黃潔貞引述保安司司長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對兒童的性侵犯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倍半,反映保護兒童仍需全社會共同重視和配合。她建議政府一方面加強推廣及修訂保護未成年人法律條文,更要讓兒童明白自己是受到法律保護;另一方面社會要加強保護兒童的意識,合力打造兒童保護網,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免受傷害。

取自2021年6月1日市民日報P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