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7黃潔貞冀加強關注疫下特殊兒童及其家庭需要

近年,在全社會共同推動下,特區政府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支援持續提升。其中自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相繼啟用,以及政府加大與民間機構合作增加早療服務資源後,有發育遲緩或發展障礙的兒童得到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的機會大大增加。有服務使用者表示,雖然政府的資源投放有所提升,但仍然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增長的速度。雖然當局曾在回覆議員的質詢時表示已積極縮短輪候時間,現時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初診的輪候時間平均約4週,由初診至完成各項評估所需時間約9週;再到兒童康復治療中心職業和語言治療的一般個案平均輪候時間約6至9週。但有家長表示整個過程仍然需時超過半年時間明顯過長,一定程度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完成評估只是讓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未來能更好更快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後續涉及長期性的治療、照顧、教育等各個環節互相配合,才能加強和同齡人一樣過正常生活的能力。特別是現時疫情持續底下,這些家庭所面臨的壓力與困難更加明顯,例如也有家長反映,由於本地治療師持續不足,疫情下從外地引入治療師存在困難,加上又無法到香港等地接受治療,他們都十分擔心無法把握子女的黃金治療期,對日後成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此外,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即使能作為融合生到一般學校普通班就讀,但融合生因其身心因素影響,需要在學習與心理上得到特別的支援措施。然而,根據教青局資料顯示,2020/2021學年本澳融合生人數已達到2,031人,十年間大幅上升4倍以上,但社會各方面的資源並未能跟上上升的幅度。例如在學校教師教學層面,個別化教學,需要更多的資源老師或其他專門的輔導人員;而在家長方面,部分融合生需要得到更多課後輔導或補習等方式,彌補學習進度上的不足,但這些支援服務在社區上嚴重不足等等,這些情況令部分融合生在課業上無法跟上進度,影響學習自信與動機,值得當局重點關注。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因應近年本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數目持續上升,特別是有家長反應融合生在課業上遇上的種種困難。請問當局能否加大與社團合作與優化資助方式,增加學校或社區融合生課業輔導服務,滿足這些兒童與家長們的需要?

2. 據當局資料顯示,現時兒童綜合評估中心由輪候初診開始,到能開展首次治療一般共需時約19至22週。為把握早療的黃金時間,請問當局有否條件進一步壓縮流程,加快診斷與治療間的對接,好讓有關兒童能提早接受早療服務?同時,能否適時增加使用者每月接受治療服務的次數?

取自2022年4月27日現代澳門日報P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