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書面質詢—關注氹仔北安客運碼頭營運管理

日前,特區政府正式宣佈耗時十年興建的氹仔北安客運碼頭,明年初可投入服務,建設發展辦公室透露新碼頭出入境日處理量,最高為40萬人次,即每月處理量高達1,200萬人次以上,而佔地面積約二十萬平方米 [1],其規模之大,令社會咋舌。

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2016年1至6月份經海、陸、空全部口岸的出入境旅客為2,952萬多人次;而當中出入境旅客最多的二月份,當月出入境旅客為532萬多人次。由此可見,新北安客運碼頭的最高日處理量,已經遠遠超過現時高峰期間,本澳全數出入境旅客的一倍以上。雖然,本澳正向著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目標出發,在興建基礎設施時,必須有前瞻性,但到底當局是高估未來的旅客流量,或者真的有意把旅客流量增加至這個數量,社會不得而知。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政府在興建新北安客運碼頭時,以這種超乎常人可理解的規模為設計基準,相信絕對有考慮未來澳門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請問是否代表在政府對未來的旅遊總體規劃中,已經預計本澳社會有條件承擔超過每月600萬人次(出境人次加入境人次為1,200萬,故實際旅客為出入境人次的一半,即600萬)以上的旅客?
  2. 新氹仔北安客運碼頭的佔地大,日處理量高,配套設施多元化,應該能為旅客帶來良好的旅遊體驗,但要維持碼頭的運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請問未來在營運碼頭的預算為何?而在出入境、海事、消防及交通等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有何安排?
  3. 新氹仔北安客運碼頭將於明年初開始局部啟用,但以現時的旅客量,無法體現善用公共資源的原則。請問政府會如何善用新氹仔北安客運碼頭,避免被人質疑新碼頭大而無當?政府會否在新碼頭啟用後,把港澳碼頭的航班轉移至新碼頭,為港澳碼頭進行全面調整提供條件?

[1]. 2016年8月11日,澳門日報,A01版,新碼頭明春局部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