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構建精神衛生社區 民間機構資源必不可少

近年,本澳精神衛生服務以「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將精神衛生服務融合於社區。以婦聯心理治療中心提供的數字為例,去年該中心就接收全新個案共374個、面談為4,491次、完成結案247宗,反映社區民間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政府近期以轉介率不足為由,表示有必要重新分配和調整機構間承接資助服務名額及承擔的任務目標,但本人認為轉介與否並非全然與臨床專業與質素有關,也需要考慮使用者自身意願;又或部分個案機構已能跟進,若硬性規定轉介數字,本人擔心反而會加重政府專科醫療的負擔。

雖然當局表示沒停止或減少資助社區心理治療服務及相關宣教活動,但機構反映當局規定他們接收到的新個案,經六至八次治療後則須轉介至衛生局,這可能會使一些隱蔽個案更難發現。因為實際上並非所有使用者均願轉介至衛生局接受治療,即使衛生局「呼籲」服務使用者無需擔心被標籤,但社會傳統觀念難以一夕間改變,必須透過持續宣教,而民間心理服務就正起著相關作用。因此,在現階段社會對精神健康的氛圍未完全建立之際,民間機構的力量必不可少。

為此,本人促請政府加強與民間機構與相關治療人員的溝通,了解其提供服務時的實際情況,以及困難,更好完善資助方式,肯定及重視民間機構在社區精神衛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亦可透過專業調研等方法深入了解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從而修正政府或民間機構的合作方式,達至公營與民間醫療機構有效互補的作用。

2018年12月19日力報專欄